名师公益大讲堂课程讨论会——合力共谋教育未来
为推进少年工程师公益文化课程,5月26日上午十点, 深圳市少年工程师专项基金“名师公益大讲堂课程讨论会”在深圳秘书处召开。基金会领导班子、深圳市工程师联合会各相关专委会负责人及受邀参加研讨的各位校长、主任就公益课程、协同教育等议题展开了交流。
(工联会&基金会出席人员有:陆飞、郭思明、黄恺柠、梁宁、王传金、孙竑俊、孙梦莹、牟嘉慧、赵伟)
名师共聚齐磨课
会议开始,深圳市少年工程师专项基金陆飞理事长首先通报了本次“名师公益大讲堂课程讨论会”召开的背景和目的:
“名师公益大讲堂”公益活动
是以基金会为平台,以校企社合作为基础,通过本次课题讨论会促进校企社三方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名师骨干示范、引领、辐射功能,助力“双减”,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满足所有学生享受优质资源、享受优质教育需求。使社会财富通过公益慈善实现更好的循环,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赢”局面。
陆飞理事长就基金会角度及资源分享了以下观点:
1、公益课程两个作用,一是弥补学校教育不足,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深入了解每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立足学校特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学生。
3、公益课程目前收集的课题主要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健康安全、艺术、体育、土木建筑、国防科教、劳技教育等内容,着手设计一系列有趣课堂及实践,有效指导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规划学生生涯规划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校长、主任也从学校需求、学校特色、实践发现、管理配套等角度合理提出了所需的教育支持,同时也根据对学校资源、优势条件及学生们的兴趣方向,拓展了自然科学、智能信息技术等更多方向课程的讨论。
华新学校张校长对于公益课程这一教育方式也表达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人们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惑、困难、挫折,有的时候很容易放弃,但是就是因为对于兴趣、目标追求,所以才能不断地找到方向。
公益课程不是简单的户外活动,更不是纯粹的教学活动,而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开放性,既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突出课程特点。
在校内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能够将公益课程延伸到校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才能让公益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在深圳市多个自然及科研地区设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和公益课堂,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参与环境与氛围,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给孩子们带去巨大的感染力。
“创特色,树品牌”。立足时代要求,放眼未来教育方向,校企社三方多交流、多学习,联手打造合作框架,优势互补,一起加速开发更有“深圳特色“的公益课程。
会议最后,陆飞理事长对各位的热情参与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与付出表示感谢。大家集小智汇大局,共同助推本次“名师公益大讲堂”公益活动的实现,在“双减”背景下,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诗和远方,有更多的空间去释放他们的青春、激情和梦想。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基金会也将继续扎实高效地进行教育研究,整合社会资源优势,携手各位教育专家、爱心人士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特色公益课程体系,多方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TAG标签: 影K音响设备 | 会议平板 | 音响系统 | 私人影院 | 家庭影院ktv | 家庭KTV | KTV灯光音响 | 家庭影院 | 舞台音响灯光 |